您好,欢迎访问泉州市丰泽艾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网站!
400-856-0592
189.5922.0852

ISO/IEC 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标准正文部分重点内容介绍

ISO/IEC 42001 是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标准。其重点聚焦于 AI 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

在战略层面,指导组织明确 AI 愿景、目标,与业务战略相融合。管理上,要求建立健全治理架构,明确各角色职责。开发环节,强调数据质量、算法设计合规性与安全性。应用中,需监测评估 AI 系统性能、效果,及时处理偏差。


同时重视风险管理,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。也关注伦理道德,确保 AI 应用公平、透明、可追溯,保护用户权益,促进 AI 安全、可靠、负责任地发展。

(一)确定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色定位

在建立人工智能管理体系(AIMS)时,组织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在人工智能系统领域的角色。这包括确定组织是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者、使用者、服务提供商还是其他相关方。角色定位将为后续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框架。例如,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商需要关注平台的开发、运营以及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,而使用者则更侧重于确保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。

(二)理解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问题

在明确角色定位后,组织需要进一步分析在人工智能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。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技术挑战、法律法规限制、市场竞争压力以及社会伦理问题等。通过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,组织可以更好地识别潜在风险和机遇,为建立有效的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输入。

(三)理解组织利益相关方需求与期望

组织应识别与人工智能管理相关的利益相关方,并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望。这些利益相关方可能包括用户、合作伙伴、监管机构、员工和社会公众等。例如,用户可能关注系统的隐私保护和透明性,而监管机构则更关注合规性和安全性。组织需要在管理体系中充分考虑这些需求与期望,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符合各方利益。

(四)制定人工智能管理方针

与所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一样,组织在建立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时,其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明确的人工智能管理方针。这一方针应涵盖以下关键要素:

  • 目标和原则:明确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目标和管理原则。

  • 数据管理:确保数据的合法性、安全性和隐私保护。

  • 系统设计:强调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、可解释性和透明性。

  • 道德和法律合规: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。

  • 培训和教育:提升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管理能力。

  • 监督和评估:建立定期的监督和评估机制,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。

(五)进行人工智能风险评估,对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

组织需要对人工智能风险进行全面识别、分析与评价。这包括制定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流程,明确风险评估准则,并按照既定流程和准则开展工作。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,组织应根据标准附录A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,并制定详细的风险处置计划。此外,组织还需制定《人工智能管理体系适用性声明书》,明确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和控制措施的选择依据。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ISO/IEC 23984:2023《信息技术 - 人工智能 - 风险管理指南》。

(六)人工智能目标管理

在策划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时,组织需要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、利益相关方需求与期望以及风险评估结果,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。这些目标应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、相关性强和有时限性(SMART原则)。同时,组织需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、责任分配及时间表,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。

(七)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标准“支持”条款

为支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,ISO/IEC 42001标准明确了以下支持要求:

  • 资源:确保组织具备足够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支持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运行。

  • 能力:通过培训和教育,提升员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能力。

  • 意识:提高员工对人工智能管理重要性的认识,确保其积极参与管理体系的实施。

  • 沟通: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,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顺畅流通。

  • 文件化信息:通过文件化的方式记录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,确保其可追溯性和透明性。

(八)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运行

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运行部分要求与ISO/IEC 27001: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高度相似。管理体系的运行取决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处置要求,而风险处置措施的执行则是体系运行的核心内容。具体而言,组织需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,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(如附录A所列),并确保这些措施在人工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得到有效实施。

(九)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

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是确保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键环节。ISO/IEC 42001标准要求组织对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持续监视、测量与评价,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。具体措施包括:

  • 监视与测量: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(KPIs),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实时监控。

  • 内部审核:定期对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核,识别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。

  • 管理评审:由高层管理者定期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、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,确保其持续适应组织的发展需求。

  • 纠正与预防措施:针对体系运行、绩效评估、内审和管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,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。


企业分站:厦门 泉州 漳州 福州 莆田 龙岩 三明 宁德 南平 福建 晋江 同安 翔安 新罗 鲤城 龙海 长泰 丰泽 湖里 海沧 集美 南安 惠安 仙游 福清 仓山 鼓楼 闽侯 思明 城厢 芗城 更多分站
400-856-0592
泉州
厦门
漳州
福州
莆田
电话: 400-856-0592 电话: 400-856-0592 电话: 400-856-0592 电话: 400-856-0592 电话: 400-856-0592
手机: 189.59811350 手机: 189.59220852 手机: 186.5080.0595 手机: 189.0500.1934 手机: 186.59505100
地址: 泉州市丰泽区华大街道城华北路288号润柏大都会6号楼601室 地址: 厦门同安工业集中区物流园52号 地址: 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经济开发区北环城路120号 地址: 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工业区浦上工业园D区18号 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