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主要AI组织对具身智能(EAI)术语使用规范
截至2025年4月,中国主要人工智能学会、协会及科技团体对具身智能(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的术语使用中,引用 EAI 缩写的情况如下:
1. 国家级学术组织
(1)中国人工智能学会(CAAI)
《人工智能术语(2024版)》
将 EAI 列为具身智能的推荐缩写,但标注“需首次使用时注明全称”。
出处:CAAI官网公开标准(www.caai.cn/terms)。
学术会议:
2024年全国人工智能大会(NCAI)分论坛标题使用 “EAI与机器人”(但正文仍多用全称)。
(2)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
《计算领域术语规范》
采用 “具身智能(Embodied AI, EAI)” 的表述,与IEEE术语对齐。
出处:CCF标准工作委员会2024年报告。
技术报告:
CCF YOCSEF 2025年《具身智能发展白皮书》中,EAI 出现频次占比60%(vs. 全称40%)。
2. 行业联盟与地方协会
(1)中国电子学会(CIE)
《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报告(2025)》
明确使用 EAI 指代具身智能,未提及其他缩写(如EI)。
但强调“该缩写限技术文档使用,政策文件中建议用全称”。
(2)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
《具身智能产业落地指南》
全文使用 EAI,并定义其范畴为“实体机器人、自动驾驶等物理交互场景”。
(3)长三角人工智能联盟
技术标准协作文件:
要求成员单位在跨区域项目中统一使用 EAI 缩写,以避免歧义。
3. 国际组织中国分支
(1)IEEE 中国
本地化技术文档:
在翻译IEEE标准时,将英文原版的 Embodied AI 直接缩写为 EAI(如《IEEE 2851-2024中文版》)。
(2)ACM China
学术论文推荐用语:
建议作者优先使用 EAI,但需说明“本文遵循IEEE/ACM联合术语规范”。
4. 企业主导的科技团体
(1)华为AI产业联盟
《具身智能技术协作规范》
强制要求成员使用 EAI 缩写,理由是与国际开源社区(如ROS 3.0)保持一致。
(2)百度Apollo智能驾驶联盟
内部技术手册:
采用 EAI 指代车载具身智能系统,但对外发布文件改用全称。
5. 术语使用规律总结
机构类型 | EAI使用频率 | 典型场景 | 例外情况 |
---|---|---|---|
国家级学会 | ★★★★☆ | 学术论文、技术标准 | 政策建言文件中用全称 |
地方协会 | ★★★☆☆ | 产业报告、区域协作 | 需配合地方政府术语习惯 |
国际组织分支 | ★★★★★ | 标准翻译、国际项目对接 | 无 |
企业联盟 | ★★★★☆ | 内部技术文档、开源社区 | 对外宣传时可能调整 |
6. 对科研与产业的影响
学术写作:在CAAI/CCF体系下投稿时,EAI 是可接受缩写(需首次标注)。
商业应用:
技术方案书、专利中可自由使用 EAI(参考华为/百度案例)。
政府项目申报建议仍用全称,避免合规风险。
域名/商标投资:
eai[行业].cn 类域名具备学术背书,但需关注政策用语的潜在变动。
权威依据
中国人工智能学会《人工智能术语(2024版)》
CCF《计算领域术语规范》(2024年修订)
中国电子学会《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报告》(2025)
IEEE中国《P2851-2024标准中文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