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2025年未来产业发展重点
北京市将在2025年围绕未来信息、未来健康、未来制造、未来能源、未来材料、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实施110项工作要点,推动未来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。
1.未来信息领域
• 6G实验室建设:高标准建设北京6G实验室,推动6G关键技术在智慧城市、智能交通和应急通信等领域应用。
• 人工智能创新:推进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,推动多模态、具身智能、世界模型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,开展类脑计算、光电计算等颠覆性技术路线布局。
• 元宇宙应用场景:建设元宇宙地标式应用场景,打造光场平台、动作捕捉、科幻专利池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。
2.未来健康领域
• 脑机接口应用: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创制和场景应用,推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创新成果的临床研究。
• 细胞与基因治疗: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攻关和临床验证,前瞻布局多组学检测、AI大模型、DNA存储等前沿技术研发方向。
• 合成生物制造:推进平谷区、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发展,支持菌株改造、微生物蛋白等技术攻关。
3.未来制造领域
• 人形机器人: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整机、核心零部件、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,搭建机器人技术验证测试平台。
• 具身智能研究院:建设具身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,开展具身智能系统“大工厂”虚拟仿真计算攻关。
• 自动驾驶:进一步规范完善自动驾驶制度体系,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与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应用试点。
4.未来能源领域
• 氢能产业创新中心:高标准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,优化加氢站建设布局,完成10座加氢站建设。
• 新型储能:加快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双升级,围绕固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。
• 碳捕集利用封存:培育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,谋划建设CCUS·碳未来产业园。
5.未来材料领域
• 超宽禁带半导体:推动超宽禁带半导体和超导材料底层技术攻关,加强超导材料科技攻关及应用。
• 生物医用材料:加快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研发和产业化,围绕骨科、心脑血管等方向开展产业化攻关。
• 纳米材料应用:加快拓展纳米材料在光电子、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。
6.未来空间领域
• 可重复使用火箭:加快可重复使用火箭关键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,推进朱雀三号等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。
• 商业航天发射:实施商业航天发射保险贴费,全年进行商业火箭发射15次以上,新增在轨商业卫星25颗以上。
• 低空技术产业:推动延庆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建设,支持低空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研制。
政策与资金支持
• 精准政策矩阵:北京市已推出38项精准政策措施,在6G、脑机接口、新型储能等15个领域构建立体协同的政策矩阵。
• 创新平台建设:在17个领域创建31个创新平台,推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部市共建。
• 产业全周期资本体系:截至2025年3月中旬,8只新设市级政府投资基金支持84个未来产业项目。
产业集聚与创新高地
• 产业集聚区:按照“2+N”模式进行产业布局,形成多个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区,如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突破1300家,经开区建成“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”。
• 创新极:各区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,布局未来产业,如石景山区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,大兴区国际氢能示范区贯通全产业链条。
总结
北京市在2025年将通过高标准建设6G实验室、加速脑机接口产品应用、推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发展、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多项举措,全面提速未来产业发展。这些措施将为北京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提供强大支撑。